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吴向海 通讯员 陈思源
李志平、副主任医师,现任柏杨坝镇中心卫生院工会主席、内科主任。
他从医30年来,坚持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行医准则,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,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他的医德和医风,深得群众和社会的赞誉。他先后被评为乡镇“十佳服务三农工作者”、市“劳动模范”、“大美利川人”、 市,省“乡镇名医”等荣誉称号。
出身医世家 传承祖辈业
李志平家住柏杨坝镇龙门村“周家寨”,他家所开设的中药铺已有百余年历史。三兄弟继承祖业,大哥和二哥常年在外出诊、采药,他在药铺把脉接诊、配方抓药。
李氏药铺方圆数十里小有名气。上世纪60年代初,政府大办合作医疗,在李氏药铺的基础上新建兴隆公社卫生院。李志平出生于中医世家,长于斯、学于斯,继承祖辈的衣钵,铸就了他成为柏杨镇的名中医。
作为柏杨镇的名中医之一, 李志平常常告诫自己,内儿科医生很特殊,因为孩子大多不会描述自己的身体感觉,家长心情又特别着急。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,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,能在患儿不清楚表达病痛感受的情况下诊断正确;要坚持,不必要求自己包治百病,但要专攻一个领域,争取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;要多读书,特别是传统医学经典,读得越深,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。
在30年来的内科临床工作中,李志平特别注重医药的简便验廉、副作用小的特色优势,坚持用纯中药辨证施治,遣方用药,在治疗小儿呼吸、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特色明显,疗效显著。
悬壶济世心 一切为病人
一切为病人着想,是最根本的医德。这是一句名言,也是李志平一直践行的准则。
李志平铭记师训:一切为病人,规范行医。
“先看病人,再看片子,最后看检查报告,是为上医;同时看片子和报告,是为中医;只看报告,提笔开药,是为下医。”正是这种上医之境,深深影响着他的从医生涯。
“视、触、叩、听”是他长期坚持的诊疗习惯,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小电筒、棉签、听诊器,手上戴着一块手表。这是他诊断病情的常规“武器”。
他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,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,然后为病人做检查。在几分钟里,基本锁定病源。这就是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。
30年来,他对患者始终坚持因病施治,不开高档药,他认为能治好病、花费少、副作用小的药就是好药;他对每一个病人都会细心了解病情,对症下药,从不让病人花过多的钱。
东升村5组村民朱某友在外打工数年,因胸闷、咳嗽、四肢乏力、不思饮食,在外陆续诊治多年,始终不见好转。2010年春节回家,他找到李志平,经住院检查,按结核性胸膜炎诊治,3个月好转,继续治疗一年半,经结核专业防治机构复查,完全治愈。
一心扑在患者身上,他有了一群忠实的患者“粉丝”。别人上班有上下班时间,他下班后还经常到病房巡视,业余爱好也只是在院内打篮球,以院为家。他常年门诊坐诊,找他看病的患者川流不息,年门诊量达3万余人,除本市患者外,重庆云阳、奉节等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也不在少数。
李志平还是一个经常给患者借钱的医生,碰到需要住院又没带钱的患者他经常垫付住院费。今年3月,龙门村5组村民杜某梅无钱住院,他一共为他借了3000元。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,他连借据都不要患者写。
杏林路上,他用自己一身医术,一片丹心书写自己的华彩人生。从医30年,他依旧坚守着柏杨坝这方水土,将精湛的医术奉献给父老乡亲。
(责任副总编:傅小棠 责任编辑:冉春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