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脱贫大攻坚】一名贫困户的逆袭

11-01 17:33  

中国利川网 通讯员 冉汶鑫

家住利川市汪营镇皂角岭村的杨顺合,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,可他不甘贫困,不等靠要,自力更生,勤劳苦干,在皂角岭村的黄连棚里演绎着脱贫励志故事。

皂角岭村土地贫瘠,农业发展相对滞后,家有7口人的杨顺合仅靠种植几亩玉米维持生计。玉米产量低,价格低,负担重的杨顺合家生活拮据。2014年,杨顺合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,向来好强的他心有太多不甘。

面对贫穷,杨顺合深知,仅靠种玉米是无法走出贫困。几经周折后,他决定发展产业脱贫致富。

杨顺合的父亲多年前曾种过黄连,于是便准备发展黄连。黄连种植周期长,5年内无法见到收益,因短期没有收益,他中断了黄连种植。

近年来,见到黄连价格上涨,行情走向较好,杨顺合便下定决心,破釜沉舟,一心一意发展黄连。

六组是皂角岭村地理条件最差、土地最贫瘠的一个小组。种植黄连,第一步就是平整土地,这对杨顺合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。但脱贫的信念、家中的期盼,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,推着他一步步迎难而上。他每天扛起锄头,硬是将满是石头的土地整了出来。

土地整出来后,他便上山砍搭建棚子的树桩、捡树枝茅草,没日没夜搭黄连棚子,种黄连苗子。在不懈的努力下,几年过去,杨顺合成为村里的黄连种植大户,留存面积达40亩,每年收入在10万至20万元不等。

“我们与黄连采购方有长期的合作关系,根本不愁销路,而且我们产量高,有时候我们卖出的价格还高于市场的价格。产业发展不能仅靠单一产业,还得多点开花,以防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。”杨顺合说。他还发展了6亩魔芋、5亩贝母,每年可收入6万元左右。

杨顺合是皂角岭村六组的小组长,也是一名党员。在自己成功发展黄连且增收后,他便动员全组村民发展黄连。

“作为小组长,我有责任帮助他们;作为党员,我应该帮助他们;作为邻居,我希望帮助他们。”杨顺合说。于是,杨顺和开始当起了全组的黄连种植技术指导老师,从地块的选择、棚子的搭建、除草的方式、施肥的技巧等方面倾囊传授相关技术。最开始是带动本院子的村民发展,现在户均发展黄连30亩以上。渐渐地,他将范围扩大到全组,现在六组的黄连种植面积已占全村的75%。

驻皂角岭村的帮扶单位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,筹资将六组的道路进行了硬化,村民无不欢欣雀跃。“2018年以前我们这里没有公路,不通车,买卖东西都是扛进扛出的,几十斤的肥料一袋袋扛进来,所有庄稼一背背背出去。路不好,生产生活都是问题。后来,我们自己筹钱修了条毛坯路,情况有所改观。现在,我们这里是4米宽的硬化公路,我们从心里感谢帮扶单位,谢谢他们的真情帮扶。”杨顺合说。

杨顺合在发展黄连的同时,不断学习,不断创新,一是改革黄连种植方法,将黄连与黄桷树套种,黄桷树枝的树皮可以作为药材出售,剥皮后的树枝可用来搭建黄连棚,减少搭棚成本。二是利用魔芋与贝母的生长期不同,采取轮作休耕,以保护土地、提高产量。三是先对黄连进行初加工,然后依托附近加工厂房进行深加工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
杨顺合今年57岁,体力已不如前,但他所种黄连、魔芋、贝母的面积与产量却丝毫没有下降。

责任编辑:卢华 审核:谭莉 审签:古学锋

相关阅读